茶道

武夷山:茶中的 “待客之道”

作者:小贝壳茶业    发布时间:2025-05-07 19:47:14     浏览次数 :19

  中国人爱以茶会客,这是历史形成的一种礼仪文化。喝茶,是人与茶的对话,礼节不仅是见微知著,细节之处观风雅,亦是对茶文化的一种传承,“以茶待客”自古以来都是我们的待客之道。一杯看似简单的茶,其中蕴含了许多的学问,喝茶礼仪更是必不可少。

  环境、座位

  01

  喝茶前

  关于环境

  洁净雅致的环境是品茶的重要基础,茶席的布置也至关重要。在一般情况下,茶席设计所包含的内容包括茶品、茶具、茶席台面及铺垫、空间环境(插花、焚香、挂画、茶点、工艺品、背景)等。

  严格意义上的茶席始于我国唐朝,至宋代,茶席不仅置于自然之中,宋人还把一些取型捉意于自然的艺术品设在茶席上,而插花、焚香、挂画与茶一起更被合称为“四艺”。由于每个人的喜好不同,茶席风格各异,但茶席、茶壶、茶杯以及花器等装饰品,应风格相合相融。茶具组合可在实用性的基础上,尽可能做到兼顾艺术性,简约精致。

  茶具组合及摆放是茶席布置的核心。古代茶具组合一般都本着“茶为君、器为臣、火为帅”的原则配置,即一切茶具组合都是为茶服务的。摆放茶壶和茶杯的过程要有序,左右要平衡,尽量不要有遮挡。如果有遮挡,则要按由低到高的顺序摆放,将低矮的茶具放前面,例如茶杯放在茶客视线的最前方。为了表达对茶客的尊重,茶具即茶壶和茶杯上的图案要正向茶客,摆放整齐。而在放茶壶的时候,应该壶嘴向外,不能对着茶客。

武夷山:茶中的 “待客之道”

  关于座位

  中国人自古讲究长幼有序,一般泡茶人的左手边是为尊,顺时针旋转,由尊到卑,直到右手边。一般师长、长者为尊,如果年龄相差不大,女士优先坐尊位,尽量安排长辈或首席茶客坐在泡茶人的最左方。

  这样一来,斟茶将会按照顺序,自左向右,最后到自己,如果将主宾安排的位置不对,则斟茶过程中如先给主客斟茶,则顺序将被打乱,从而变得无序。

  洁具、茶水适量、添茶及时

  02

  喝茶时

  关于洁具

  器皿时涤,净器净茶,除了环境洁净,茶叶茶水要洁净是泡茶的基础,也是尊重茶客的体现,最后当然也离不开干净卫生的茶具,正如张岱《陶庵梦忆》记载的“泉实玉带,茶实兰雪、汤以旋煮,器皿时涤,无秽器、其火候,有天合之者”。其中就强调了洁净茶具的必要性。

  茶客进屋后,先让座,后备茶。冲茶前,要把茶具洗净,确保壶杯里没有茶垢、杂质、水渍、指纹等之类,或其它异物附着。在冲茶、倒茶之前最好用开水烫一下茶壶、茶杯。这样既讲究卫生,又显得彬彬有礼。

  在进行回转注水、温杯、烫壶等动作时用双手回旋。一般使用右手,按逆时针方向,类似于招呼手势,寓意“来、来、来”表示欢迎。反之则变成暗示挥斥“去,去、去”了,若为左手则为顺时针。

  一般泡茶人都以右手持壶或公道杯为茶客倒茶,应自左到右顺时针倒茶,这样壶口或公道口是倒退着为茶客分茶。如自右到左逆时针则口向前冲着为茶客倒茶,壶嘴不断行向前变成一种含侵略性的动作。当然,如习惯左手持壶,则可逆时针。

  关于茶水

  取茶时应使用竹或木制的茶匙取茶,不要用手抓。若没有茶匙,可将茶筒或泡袋倾斜对准壶或杯轻轻抖动,使适量的茶叶落入壶或杯中。

  在泡茶前,泡茶人应先拿出一些茶放在茶盘中,供茶客挑选,以表达对茶客的尊重,茶客也可以欣赏茶的外形、色泽和干香。

  冲泡时,放置的茶叶不宜过多,也不宜太少。茶叶过多,茶味过浓;茶叶太少,冲出的茶汤过淡。若茶客主动介绍自己喜浓茶或淡茶的习惯,那便按照茶客的意愿。

  倒茶时,无论是大杯小杯,都不宜倒得太满,太满不仅容易溢出,不慎会烫伤自己或茶客。当然,也不宜倒得太少,会让茶客觉得并不诚心。

  关于端茶

  按照传统习惯是用双手给茶客端茶,对有杯耳的茶杯,通常用一只手抓住杯耳,另一只手托住杯底,把茶端给茶客。没有杯耳的茶杯切忌用五指捏住杯口边缘,这样很不雅观,也不够卫生。

  分茶时注意不要将茶水溅出,做到每位茶客杯中茶水一致,以示茶道公正平等,无厚此薄彼之意。习惯上,最右方的茶是尾席,每一泡茶,都应由泡茶人进行扫尾,还应随时关切每一道茶汤的变化,以便随时调整泡茶要素,确保茶客得以更好的喝茶体验。茶客喝完杯中茶,应尽快续杯,若发现茶客的杯子有茶渣,应及时重新洗杯或换杯。泡茶应熟悉茶品状况,若茶汤已现水味,应及时换茶。

武夷山:茶中的 “待客之道”

  03

  其它应当注意的礼节

  酒满敬人,茶满欺客

  俗语常说“酒满敬人,茶满欺客。”因为酒是冷的,而茶是热的,满杯茶接手时杯子无从下手,或溢出导致烫伤,所以茶不适合满杯。

  先尊后卑,先老后少

  泡茶人说“请喝茶”,应回以“莫拘礼”、“莫客气”、“谢谢”等答谢之辞。若人多时,在第一次斟茶时,要按先尊老后卑幼,第二遍时就可按序斟上去。对方在接受斟茶时,要有回敬反应,也称为“叩手礼”,通常是指茶客专用回礼:用五个手指并拳,拳心向下,五个手指同时敲击桌面。

武夷山:茶中的 “待客之道”

  喝茶是长辈的,用食指或中指在桌上轻弹两下,表示感谢。

武夷山:茶中的 “待客之道”

  小辈平辈的用食、中指在桌面轻弹二次表示感谢。

武夷山:茶中的 “待客之道”

  “先客后主,司炉最末”。在敬茶时除了论资排辈,按部就班之外,还得先敬茶客来宾然后自家人。在场的人全都喝过茶之后,泡茶人才可以饮喝,否则也会被视为对茶客不敬,叫“蛮主欺客”“待人不恭”。

  强宾压主,响杯擦盘

  茶客喝茶提盅时不能任意把盅脚在茶盘沿上擦,茶喝完放盅时要轻手,不能让盅发出声响,否则可能被认为“强宾压主”或“有意挑衅”。

  “礼节者,仁之貌也。”关心每一位品饮者的感受,体现在细微之处。当然,可根据情况而定,最终还是归到喝茶的享受上。

  参考材料:《武夷岩茶》——张渤、王芳

  来源丨武夷茶天下